經濟日報評論員:以“獲得感”檢驗主題教育“含金量”
當前,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各地部署開展。第二批單位多數處在基層,直接面對和服務群眾,既要抓自身,又要抓基層,還要承擔落實上下聯動的整改任務。推動第二批主題教育取得預期成效,尤為重要的就是聽取群眾意見、關注群眾訴求、接受群眾監督,將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各個環節的落腳點,放在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作為檢驗成效的標尺,及時補短板、強弱項、正偏差,使群眾切實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變化新成效。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繼續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踐行黨的根本宗旨,把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體落實到行動上。
“惟以改過為能,不以無過為貴”。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當前,黨內依然存在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干部不擔當不作為、侵害群眾利益等突出問題,一些基層單位依然存在為民服務不實在、不上心、不盡力等不良現象。對于存在的問題,人民群眾看得最清楚,黨員干部初心變沒變、使命記得牢不牢,也應由人民群眾來評價。各級黨委(黨組)特別是基層黨支部在做實學習教育和檢視整改過程中,只有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作為重要標尺,才能真正檢驗出主題教育的“含金量”。
如何將人民群眾獲得感作為檢驗標尺呢?
首先是固本培元,解決好思想根子問題。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通過理論上的學習、思想上的升華、精神上的洗禮,使每個共產黨員都能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以真摯的人民情懷滋養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識踐行初心。
第二,要廣開言路,敞開大門搞教育。基層黨組織要多聽群眾意見、了解群眾想法,深入分析突出問題的癥結在哪、如何整改、怎樣落實,落實效果亦要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和評價,爭取推進主題教育的每一步都有群眾的參與、都贏得群眾的認可。
第三,要有的放矢,重視分級分類指導。第二批主題教育涉及的單位和人員范圍廣、類型多、數量大,情況復雜,既包括中管高校和其他高等學校,也包括市、縣機關及其直屬單位和企事業單位,以及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等等。他們承擔的主要工作不同、面對的實際問題不同、服務的人群類別不同、關注的群眾訴求不同,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層級、不同領域、不同對象特點,科學合理作出安排,改進組織指導方式,更好引導黨員干部識民情、接地氣,解民憂、暖民心,多干讓人民滿意的好事實事。
以獲得感檢驗主題教育“含金量”,尤為關鍵的是要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夸獎。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不僅要看我們是怎么說的,更要看我們是怎么做的。要重視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在解決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就業難等現實問題上拿出真招、實招,時刻關注群眾的新需要、新訴求,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夯實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擁有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我們黨就擁有了最可靠的力量源泉,必將團結帶領人民群眾把黨的十九大繪就的宏偉藍圖一步一步變為美好現實。